央视“3·15”晚会曝光听花酒,标价5000多元至5万多元不等的听花酒在销售环节宣传改善心脑血管、促进肝细胞再生、提高免疫力、抗癌等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听花酒还将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用于宣传。
2024年初,一款号称“高端商务白酒”的听花酒闪亮登场。听花酒店内的广告展示:这款酒具有提升免疫力、改善睡眠、保障男性勃起功能、调节生理紊乱、抗衰老等功效。
而国家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》明文规定,“酒类”属于食品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也明文规定,“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,不得含有虚假内容,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”但听花酒的销售人员似乎并不在乎这些法规,在销售人员随后的介绍中,听花酒的功能再次被夸大,甚至提及可以提升免疫力、改善睡眠、保障男性勃起功能等。
该工作人员直接拿出了一本《中国食品》期刊,并称期刊内白底黑字写得很清楚,“适量饮用听花酒,不仅能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,还能减少心率波动产生的风险。”“男性饮用7天后,焦虑评分改善率为19.38%。女性饮用后,焦虑也得到明显改善。”等等。
《广告法》规定,除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广告外,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,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。酒类广告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和焦虑、增加体力等功效。但听花酒的宣传违反了这些法规。
记者登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官网查询,在该项专利国家阶段显示,2023年12月13日进入欧洲专利局,但是国家处理状态一栏显示空白。也就是说,“听花酒”还并未取得广告中所说的专利。
而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,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、撤销、无效的专利作广告。
专利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还透露,听花酒的专利里,提到的调节性功能、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用途的组合物中的凉味剂,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物质,其实就是我们日常常见的薄荷。
根据2022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《白酒工业术语》规定,“白酒: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”,明确了白酒中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。而对于这些,听花酒的宣传介绍资料中,并没有提及任何解释。
👇👇👇
👇👇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