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多枚“Kimi”商标转让至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息引发行业热议。据公开信息显示,此次转让的商标最早申请于2013年,当前状态多为已注册。
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小米对商标资源的战略性梳理,更凸显了商标转让在品牌竞争中的关键价值——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,商标转让已成为企业快速获取优质商标资源、实现品牌价值跃升的核心路径,正悄然成为品牌战略布局中的“隐形推手”。
以月之暗面为例,这家成立于2023年的AI企业通过受让“Kimi”商标,可迅速将其应用于智能助手产品,实现品牌与技术的无缝衔接。
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,法定代表人为杨植麟,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,经营范围含软件开发、软件销售、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、计算机系统服务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,由杨植麟、周昕宇、吴育昕等5位股东共同持股。
公开信息显示,Kimi是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0月9日推出的一款智能助手,主要应用场景为专业学术论文的翻译和理解、辅助分析法律问题、快速理解API开发文档等。
商标转让的灵活性在于其适配企业多元化需求的能力:初创企业可借此快速获得品牌标识,抢占市场先机;成熟企业则能通过受让商标拓展业务边界,降低品牌重塑成本。这种“即买即用”的模式,让企业无需从零开始设计商标、申请注册,直接承接商标原有的市场认知度,加速品牌落地。